今年一月二十五日,筆者在此寫過一篇〈最後一洞叫第88洞可以嗎?〉文章,本月十七日終於等到屋宇署修訂有關訂明樓宇樓層的指引,要求所有樓層均有邏輯地、順序數字編排,除可刪去「4」、「13」及尾數是「4」的樓層序號,其餘不得跳層,香港政府總算有點理性行動。五天後,鄭汝樺還有「九招十二式」出籠,姑勿論成效多大,起碼寥勝於無。
相反地,「九招十二式」,在高爾夫球場上卻一定不會用上,目的之一是為着增加球場的難度,徧徧不把事實的全部告訴你,或只向你透露事實的一小部分,或把事實抹煞或甚至扭曲,讓你作出不理性或錯誤的决定,例如「blind hole」。
第一次聽到人說這是一個「blind hole」覺得有點莫名其妙,現在當然知道這是指那些站在發球台上看不到果嶺的球洞;一些可能被叢林擋了視線的左、右狗腿洞(dog-leg left or right)。然而,很多中文高球雜誌總是把「blind hole」直譯為「盲洞」,有點不吉利和難聽了一點,翻譯成「視障洞」或「掩眼洞」好些吧。
而在「視障洞」和「掩眼洞」兩者之間擇其一,個人則比較喜歡「掩眼洞」這譯法,因為「視障洞」亦有着先天不足的含意,而「掩眼洞」則是名正言順指出那果嶺和旗桿本來就在老處,只是你看不到而已,與人無尤。
在現實生活中,我們何嘗不是每天亦避不免要面對種種像「掩眼洞」的不同處境。上述的「九招十二式」未實行前,香港市民豈不是苦忍多年那些賣樓的宣傳片,明明沒海景在片中卻可以看見湖光山色,地產商還大言不慚詭辯那是商業畫家或製片人的幻想和創作,信不信全由你。這些運用類似高爾夫球「掩眼洞」手法誤導買家和蒙騙羣衆行為,在今天競爭劇烈的商業社會上,在樓宇買賣交易之外,亦比比皆是。
須知道,在一個文明開放的現代社會,互信和高透明度是買賣交易基礎,如果我們容忍這些掩眼式彫蟲小技,就等於助長破壞社會的秩序和安寧。無奈,這個社會上的「掩眼洞」實在太多,有淺有深,一些只須拐個彎便真相大白;一些卻要跨越萬水千山才可瞻點端倪。無論你是多精明,也會遇上受騙的一天。
然而,高爾夫球員都是能幹的一群,面對球場上的「掩眼洞」,卻是甘之如飴,何解?無他,高爾夫球員喜愛自我挑戰。心理上,我們的意欲就是「明知山有虎,徧向虎山行」,打到個intentionally slice或 draw球,避開障礙。征服一個「掩眼洞」帶來的快感,比打個平平無奇的par來得刺激得多;這既可加添打球樂趣,也能在他人面前炫耀一番,那種「輕舟已過萬重山」的飄然感覺,世上難求啊!
更且,高爾夫球員亦是自信心爆棚的一群,他們在商場上的日子,形形式式的「掩眼洞」看得多,亦看慣了,難道球場上小小的一個「掩眼洞」能難倒老子?要嗎再來一個,想掩我的眼,讓你蒙我眼也不怕啊!球場上就是充滿大言不慚的人,但正面地看,那只是反映出他們充滿自信,勇往直前的心態;反正是打場球而已,趁機把自己內心的信念或鬱結一次過發洩出來也不是件壞事呢!
如果你還不相信「掩眼洞」可能帶來的快感,最好的例子便是魔術表演。明知是假的,明知是魔術師運用他們的專業「掩眼法」,挑戰觀衆視力反應的極限!但愈難拆穿的魔術我們卻愈愛看,我們亦從竭力拆穿魔術師的「掩眼法」中找到樂趣。
商場上,每天不斷上演著的,是一齣一齣勾心鬥角、把人類美德抹得蕩然無存的連續劇。到底,我們的社會還需要多少好看的魔術,在球場上需要設計多少個引人入勝的「掩眼洞」,在金錢政治掛的現實環境裡還要設多少陷阱,才把我們完全弄瞎!(完)
#####
本文原刊於《信報》,現經作者修訂重刊。
[ #文化 ]